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1933年1月~1934年7月,中共中央居,少共中央局、中华**总工会中央执行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位于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这里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毛主席旧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
红军烈士纪念亭,也称为五角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红军烈士纪念亭由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建,钱壮飞设计,梁柏台担任工程指导,1933年8月1日开始动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整个亭子仿古建筑,典雅美观、古色古香。当时,叶坪广场中建成的几大红军纪念建筑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瞻,因此在此亭配有木板凳和石板桌、石墩、供参观者休息之用。
自古以来,有国必有边、有边必有防、有防必有兵。在西藏的漫漫边关,边防战士们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在他们心中,“祖国”二字有着格外的分量。近日,由**多家广播媒体记者共同参与的“畅行中国边疆(西藏段)”一行历时八天,走访了多个边防哨所,本台记者王全文就是采访团中的一员,他将为您讲述:在生命禁区里的金珠玛米,一位90后边防战士鲁周扬的故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浪潮席卷整个中国。七七后第3天,川军首领刘湘便请战,许多川军将士到前线作战。王铭章主动请缨,带领122师出川抗日,转战晋东、鲁南,英勇杀敌,战功卓著
作为深蕴改革强军中的重要隐性力量,文化引领和支撑着改革强军步伐,始终活跃在改革强军全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其在全要素多领域的展开,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熏陶、激发和引领。发挥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有助于实现国防和军队改革形与神、表与里、标与本的内在统一。
翻看中国诗歌史,军旅诗词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散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那些折射着军人对战争和人生体验与思考的壮丽诗篇,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人格的提升。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学艺术资源,历代军旅诗词对于激励当代军人弘扬爱国情怀,培育尚武精神,锤炼战斗意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主新村社区和四牌楼街道人武部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阿姨们带着包粽子的材料来到社区共建单位九里街消防中队,与消防官兵们开展了以“爱心粽进军营”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
军队和人民的关系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关系。我国的军政军民关系,不但有着**光荣的传统和牢固的基础,而且是社会群体中最为感人而**的关系之一。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如何让历史上形成的情如鱼水、亲如一家的军政军民团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扬光大、再谱新篇,是我们今天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时代课题。
广而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