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1-20 14:09:18
摘 要: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一起走进讲述叶嘉莹先生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的传奇一生。“我留下的这一点海上的遗音,
也许将来有一个人会听到,会感动,
现在的人都不接受也没关系。”
——叶嘉莹
【天路文化摘】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先生是一个谦和的君子,被尊称为“中国**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先生一生苦难曲折,却又诗书满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讲述叶嘉莹先生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的传奇一生。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川藏旅游在线摘】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名字摘自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月夜》中的第二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一句诗以工整的对仗描写了诗人水中捞月、花香沾衣的沉醉,充满着寄情山月的雅致闲情。《掬水月在手》主人公叶嘉莹先生的人生,却不仅是这种美好的意境。
叶先生的一生是一曲苦难中的传奇,遍布着艰险与死亡的阴影,正是在这样一个饱受苦难的灵魂之中,诗歌之音从国破家亡的炮火中突围。叶嘉莹为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她,中国的诗歌得以远渡大洋。同时,叶嘉莹也以自己的品格与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追寻诗歌之美的人们。

【中国川藏旅游网摘】96岁的叶先生,在**外学术界和民间都享有盛誉,裸捐三千多万致力于推广古典文化,依旧站在讲台上教年轻人吟诵诗词,说话依旧清晰、响亮。
值得一说的是叶嘉莹先生所创的“弱德之美”,这是叶先生滴着血、滴着泪所悟出来的。叶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掬水月在手》的导演陈传兴说:“诗人存在于危急、冒险与苦难之中,是存在的请求与赠礼,唯有诗人方能穿透现实体现存在。只有他们,才能在漫漫长夜中咏叹,咏叹神圣。”
或许,我们都该走进影院,亲历这场诗词之美,体味诗人在苦难中时刻持守自我的世纪人生。
(川藏旅游在线编辑)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