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1-24 12:59:10
摘 要:
流杯池:黄庭坚滴居宜宾时所凿造;乐山大佛:长江中上游**摩崖石刻。来源:封面新闻
【岷江】流杯池:黄庭坚滴居宜宾时所凿造

四川宜宾流杯池石刻
【天路文化摘】位于在宜宾市区岷江北岸天柱山下。嘉庆《宜宾县志·山川》载,流杯池系宋代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滴居戎州(今宜宾)时所凿。
原来,北宋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谪居戎州,他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意境修建。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元末渐废,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修复。池凿于天然世石的峡谷中,仰望蓝天一线。池两侧石壁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诗词、书法石刻遗迹90多处。池位于谷底,呈九曲形,长52米,宽0.5米。小溪从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没入石缝。池边有石凳8个,可围坐流杯饮酒。后人为纪念黄庭坚,将周围地形分别命名为涪翁壑、涪翁洞、涪翁岩,并手池外建荔红亭、涪翁楼、涪翁事、山谷门。
【川藏旅游在线摘】黄庭坚被贬戎州域近三年。他经常去这里的峡谷漫步。峡谷约呈东西走向,长约52米,宽约7米。谷壁陡峙,**处相对高度约14米。谷底中段低,两端高。东西谷门各有一两柱式石坊,入谷石梯自坊门下穿过,通往谷底。池凿于谷底中部东段,呈九曲形,长5.2米,宽约0.5米,池首深0.3米,尾深0.36米。
【中国川藏旅游网摘】天柱山下,黄庭坚仿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会流觞曲水的意境,利用峡谷的地形和天然泉水修建了900多年来闻名遐迩的流杯池,并在石上刻有“曲水流觞”四个大字。黄庭坚常邀约文人雅士在此聚会。
【大渡河】乐山大佛:长江中上游**摩崖石刻

乐山大佛
【天路文化摘】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滔滔大江,奔流在大佛的脚下。
乐山大佛由凌云山、大昭陵、五幽山、大佛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汇集了乐山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是**的风景名胜区。
【川藏旅游在线摘】乐山大佛形象生动,气魄雄伟。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面容慈祥,双手扶膝,安然端坐。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8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以藏进几个人,一只脚背上竟可以站一百多人。佛像的头颈背后,筑有完善而巧妙的排水系统,使佛像免受山洪冲蚀。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中国川藏旅游网摘】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整整花了90年的时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露,是长江中上游**的摩崖石刻。至今仍然身形完好,端坐安详。它一直是全世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川藏旅游在线编辑)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