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拉萨大昭寺

时间:2020-11-12 09:00:59

摘 要:

追溯历史, 松赞干布, 戒指落湖, 出九级白塔。 遣羊土神驮起祖拉康。 万里迢遥, 一步一叩, 虔心为动, 签转世灵童, 大理想曼陀罗坛城。

【天路文化摘】“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从这些话语,我们可以感知大昭寺在拉萨、在西藏的地位。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了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为供奉这尊佛像,松赞干布许诺为尺尊公主建一座寺庙。当时,大昭寺还是一片湖,据说,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timg (1)_副本.jpg

【川藏旅游在线摘】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在西藏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幅唐卡,绘制了罗刹女的形象。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

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的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中国川藏旅游网摘】三年之后,大昭寺竣工了,释迦牟尼的8岁等身像被请进了小昭寺供养。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而把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从此两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公元七世纪末,大昭寺的周围逐渐出现了朝佛人的临时宿地、旅舍和民居,而以大昭为中心的八廓街,便也伴随着寺院里绵延不断的香火逐步形成了吐蕃王都商业**街的规模。拉萨,这座高原上的王都从那时起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

timg (2)_副本.jpg

【天路文化摘】广场东面,有一座酥油灯库,里面的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而所用的酥油**由进香的信徒们供奉。

旁边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唐蕃会盟碑”、“劝人种痘碑”。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但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川藏旅游在线】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建成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全寺建筑面积达25100多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因此,大昭寺在西藏的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每天都有很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

大昭寺正门朝西(朝着赤尊公主家乡的方向,怀念家乡之意),门口,很多朝拜者在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和朝圣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中国川藏旅游网摘】进入大昭寺,首先看到一座天井式院落,这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鹊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

大昭寺主殿,是大昭寺里最古老的主体建筑,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筑,也是是整座大昭寺的精华所在。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这种不同风格兼容并蓄的特点,与大昭寺的建造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大殿的一层供奉有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这是历史上进入雪域高原的**尊佛像,藏族人称它为觉卧佛。它不仅是全藏区最为珍贵的文物,同时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至上、至爱的佛。据说,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只是在他临终时才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8岁、12岁和35岁)时的模样塑像,因为释迦牟尼的奶母等人从旁指导,故造像与其本人酷肖。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络绎不绝的朝圣者,餐风宿露的香客,蜂拥而至的游人,他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往拉萨,多半是为这尊光彩夺目的觉阿佛而来,因为见到这个佛像就如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

【天路文化摘】主殿二层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层为一天井,是一层殿堂的屋顶和天窗。四层正中为4座金顶。佛殿内外和四周的回廊满绘壁画,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题材包括佛教、历史人物和故事。其中,近千米长的大型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公元7世纪时的布达拉宫的样子,以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

此外,寺院内的佛殿主要还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其中,无量光佛殿和释迦牟尼殿有公元7世纪的檀木门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在大昭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诸多的条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木雕,因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在大昭寺有。这些木雕现在已经像铁一样坚硬了,敲一下,还会发出金属之声。毕竟是经历了1400年的风风雨雨过来的传世国宝。寺内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也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川藏旅游在线摘】登上三楼天井,就是大昭寺四层平台上的金顶。四座金顶覆盖着镏金铜瓦,四角雕有摩羯鱼和火焰珠宝,上面排列着3个精致的金瑞,鎏金屋顶,鎏金饰物和经幡、经幢,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熠熠生辉,宏伟壮观。

在金顶平台上,俯视大昭寺广场,但见人流潺动,充满藏族生活气息的八廓街更是人群熙攘;远眺布达拉宫,辉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茫四射,灿烂无比。

(川藏旅游在线编辑)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推荐文章】